赵奢,生卒年不详,最初在赵国担任小吏,主要职责是收取田租。
每天如此,岁月如梭,这种生活可能让人感到疲惫,但赵奢却对此乐此不疲。他认为,即使是在这样的职位上,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,这种乐观态度并非他独有,事实上,战国时期许多名将的出身都并不高贵。
比如人屠白起最初是左庶长,乐毅是从管礼仪开始,而后在战场上大破敌军,用火牛阵救了齐国于危难之中;田单最初只是个菜市场的管理员。
对赵奢来说,即使只是一个收租小吏,也能在岗位上展现自己的价值。因此,他总是尽心尽力,取得了显著的业绩,尽管在收租过程中,也遇到了不少困难。
赵国有个名叫平原君赵胜的贵族,个性鲜明,声名显赫,是“战国四公子”之一(另外三位分别是孟尝君田文、春申君黄歇、信陵君魏无忌)。赵胜是个地方权贵,家大业大,拥有丰富的田产,然而他却视赵国的法律法规如无物,拒绝缴纳田租,一分钱不肯交。
展开剩余82%赵奢多次前往赵胜家收租,每次却遭到冷遇,要么被赶出去,要么被家丁驱赶,从未有过顺利的一次。
这使得赵奢感到郁闷:“按照法度收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你们采取暴力抗拒,岂非让我很没面子。”
据《史记》记载,赵奢最终依法处置,诛杀了赵胜家中九个主管事务的人员。赵胜得知后怒不可遏,立即率众前来找赵奢算账。
“我是赵武灵王之子,赵惠文王之弟,家中客卿数千,你一个小小的收租吏敢对我如此?”赵胜手持刀带人,急匆匆地赶向赵奢家。
面对这一幕,赵奢却泰然自若:“君贵为赵国贵公子,若纵不奉公则法则国将减弱……”
他警告道,如果赵胜放任亲属和随从们违法,一旦法纪松懈,周围的诸侯国将趁机侵略,赵国将面临灭亡的危险。当赵国陷落时,百姓们必定怀恨在心,而赵胜最看重的恰恰是民众的舆论和声誉。
赵奢的言辞深深震撼了赵胜,他明白赵奢言之有理,况且自己名声重要,于是大为动怒。赵奢见赵胜如此反应,知道有戏,便继续劝说:“国强则赵固,而君贵岂轻于天下?”
他说服赵胜遵守法律,以身作则,这将使赵国人人遵法,国家会变得强盛。在这样的过程中,赵胜也会因此功成名就,成为战国时代的一线豪杰。
赵奢的话语使得赵胜心服口服,不仅放下旧怨,还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赵奢。
赵奢因此获得了新的工作机会,升官发财。据史料记载,公元前280年,赵奢已成为赵国将领,并率军攻取了齐国的麦丘。
从一个田租吏到军中要员,这一转变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企及的。然而,赵奢的故事若以此为终点,他在战国史上将仅是昙花一现。
春秋战国时期,人才辈出,如同蜈蚣多足,行动却不如无足之蛇,或者雄鸡有力之翼,飞行却不及单薄之乌鸦。马有千里之程,人有冲天之志,成功不仅需要努力、实力、智慧和勇气,更需要机遇。
公元前270年,赵奢遇到了他的机遇。当时,秦国强势,打算讨伐弱小的韩国,秦军进驻函谷关,集结在今日的山西顺县。
赵惠文王犹豫不决,召集赵国三位大将廉颇、乐乘和赵奢商讨对策。廉颇主张稳重观望,不支持援助韩国;乐乘作为廉颇的支持者,也无异议。唯有赵奢,提出了全新的看法:
“道路狭窄险阻,如同两鼠在穴,将勇者胜。”
秦韩战场狭小,无法设伏,唯有勇气能够决定胜负。赵惠文王听后大为震动,决定任命赵奢为主帅,援助韩国。
秦军得知赵军援韩,立即派出部队驻扎在赵国武安附近。赵奢率军途经邯郸,却选择在此扎营,秦军在武安一带频繁出没,但赵奢表现得从容不迫。
秦国派出间谍潜入赵军营地,但不幸被捕。根据国礼,通常不会杀来使,但对间谍却无情。赵奢却并未处死他,反而厚待,使他顺利返回秦军。
间谍告知秦军:“赵军扎营邯郸,无意前进,增筑防御,武安非赵地。”
秦军松懈了警惕,专心计划对韩国发动进攻。赵奢却趁机集结军队,迅速进军阏与。
尽管被秦军抢先驻扎,赵奢并非放弃胜利的希望。谋士许历建议占据北山,制高点使赵军占据优势,最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